伊尔库茨克地理位置_伊尔库茨克地理位置离中国哪里近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伊尔库茨克地理位置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关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2.一个地理题

3.欧洲东部,北亚

伊尔库茨克地理位置_伊尔库茨克地理位置离中国哪里近

关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分析表明,就在我们实行消极被动的经济政策时,亚太地区正在迅猛地发展。据世界经济发展预测,21世纪亚太地区的国家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将受到这个过程的影响,甚至卷入这个过程。因此,俄罗斯必须做好准备,有责任考虑到自身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我们必须制订被世界各国关注的东部地区开发战略,尤其是矿物原料领域的发展战略,以便吸引大量投资。

       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拟定了一系列工程项目。已有的设计是“西伯利亚—太平洋”的能源建设规划,面对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天然气、石油及石油制品海外市场。据该方案设计者提供的数据,国际社会准备为亚太地区的发展投资200亿美元。俄罗斯与马来西亚已于1999年签订协议,决定开展俄罗斯企业与亚太地区各国公司在科技、工艺和生产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曾写道:“我们认为,现阶段编制的东西伯利亚自然资源开发计划应该上升到国家规划的层面上,按照该规划将大力发展该地区的燃料-能源联合体,并把它与贝-阿铁路干线的利用结合起来”。根据他的文章,我提出来两个向日本和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方案(图7.3)以及由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向中国运送石油的路线图(图7.4)。

       上述两个方案引起了多方的兴趣,还必须经过严密的政治和经济论证。当然,在我们这儿也有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尤其是我们的矿产资源潜力究竟如何,它的出口对这片幅员广阔地区的未来究竟会带来什么机遇。这又是一个需要多方深入研究的问题。从政治角度看,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亚太地区的能源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也是动态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目前在天然气需求量和计划的天然气的开采量之间还存在着缺口,到2020~2030年这个缺口将不小于1800亿立方米/年。主要的潜在进口国是日本、中国和韩国。目前,有关各方已提出了好几个由天然气资源过剩地区向亚太地区铺设输送管道的方案:中国的“中石油”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和爱克森公司认为应建设6000千米长的输气管道由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西部,然后再到太平洋西岸港口。还有一个路径更短的方案,但要经过政治制度不稳定的国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一方案的明显优势是地理位置相对较近,从俄罗斯供给的天然气可直接用管道运输。

       图7.3 往日本和中国输出天然气的方案

       图7.4 从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向中国输送石油的方案

       “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两种天然气开采和向亚太地区供气的方案,这些方案考虑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天然气原料基地雄厚的前景。这两种向亚太地区供气的方案是:

       ·西西伯利亚(新乌连戈依)托木斯克-克麦罗沃-新库兹涅茨克-荣加利亚-进入中国领土再到上海。

       ·西西伯利亚北部-托木斯克-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乌兰巴托-北京。

       这两种方案的天然气管道源头是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两个大气田,其已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超过30000亿立方米。也不排除沿另一条补充线路铺设管道,即气源来自于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伊尔库茨克州和雅库梯亚自治共和国,那儿有大型气田。

       在众多的路径方案中,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伊尔库茨克-中国的方案。该方案的气源是位于伊尔库茨克州的科威克金斯克凝析气田,它已探明的C1+C2级天然气储量11000亿立方米。

       总之,任何一种由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国家出口石油天然气的方案都将促进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展地质勘探工作对碳氢化合物原料的贡献,创建新的地区能源优势。从长远来看,向亚太地区市场出口原料也是俄罗斯一项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

一个地理题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线,总长933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Trans-SiberianRailway)是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线。起自莫斯科,经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总长9298.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奔跑在这一钢铁大动脉上的共有大约1000列货运和客运列车。车里雅宾斯克以西,于十九世纪中建成;以东长7,416公里,于1891年始建,1916年全线通车。

       三十年代完成全部复线工程。现除赤塔以东的卡雷姆斯卡亚站到远东区的达利涅列钦斯克(原名“伊曼”)间3,000公里为复线内燃机车牵引外,其余均实现了电气化。全线运量西段大于东段,其中尤以鄂木斯克至新西伯利亚间(长627公里)最为繁忙。主要运输煤炭、木材、矿石、建材、金属及粮食等,具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

       从16世纪开始,沙俄疯狂地在亚洲扩张领土,攫取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亚洲陆地面积近1/3。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森林和草原,肥沃的土壤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很多人将其称为“金窖”。不过由于距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太过遥远,西伯利亚在几百年里都无法得到开发。因其自然条件恶劣,自16世纪末以来,历代沙皇便将这里作为苦役的流放地。

       19世纪末期,俄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为了发展国内经济,沙皇开始关注起西伯利亚地区。更重要的是,当时英美日等列强正在远东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亚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也为了实施沙俄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其实早在19世纪中期,有关部门就已为修建铁路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在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俄国专家们设计了在西伯利亚修建铁路的许多新方案,但都未得到政府支持。俄国政府只是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解决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问题[1]。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发命令,决定首先从最东端的海参崴动工。1891年5月,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1892年7月,铁路工程又从车里雅宾斯克往东修建。由于事关重大,俄国最高当局自始至终对该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于1892年成立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特别管理委员会”,皇储尼古拉亲自出任主席。

       然而铁路的修建却是异常的艰难,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与山脉、面积辽阔的永久冻土层外,恶劣的气候成了最大的考验。在西伯利亚,冬季的温度能达到惊人的零下50℃,而在盛夏又经常出现近零上40℃的高温。巨大的温差经常造成钢铁脆裂、设备损坏。

       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成千上万的俄国贫苦农民以及服苦役者参与了施工。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开山搭桥,铺设枕木,很多人因劳累致死。另外,俄国还必须为铁路的修建付出高昂的代价。作为欧洲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沙俄几乎要倾尽国力才能承担起惊人的费用。仅在1891年—1901年间,俄国就为西伯利亚大铁路花费了14.6亿卢布,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军费开支。经过13年的艰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干线才开始通车,而收尾工程则延续到了1916年。

       后来,为加快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苏联政府决定修建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贝阿铁路)。这条新铁路西起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泰舍特站,经勒拿河畔的乌斯季库特、贝加尔湖北端的下安加尔斯克、赤塔州的恰拉、阿穆尔州的滕达、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的乌尔加尔、共青城,直到日本海沿岸的苏维埃港,全长4275公里。在苏联铁道兵部队的努力下,1984年底贝阿铁路竣工,1985年正式通车。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对当时的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影响。由于当时的沙俄一直觊觎中国的东北地区。因此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后不久,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就主张,大铁路干线应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这样就可拉近中国东北与俄国之间的联系。恰在此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为了抑制日本在远东的势力,俄国便联合德法两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随后,因干涉还辽“有功”的俄国迅速获得清政府的好感,而俄国也乘机秘密制订了所谓的“亚洲黄俄罗斯计划”。这一计划的基础,便是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同时,修建穿越中国东北并南伸至大连的铁路。

       1896年,当李鸿章作为特使赴莫斯科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时,俄国人便诱迫他签订了《中俄密约》,决定在中国境内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并命名为东清铁路(后又称中东铁路)。1898年,东清铁路动工修建,1903年7月14日全线通车。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后,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火车的轰鸣声中,原本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迅速繁荣起来。通车后,这里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人口迅速增长。1863年时,西伯利亚人口仅为286万人,到1914年已达962万人。大量移民的到来,有效地缓解了西伯利亚地区劳动力匮乏的状况。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在大铁路沿线两侧,众多的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种发展步伐被当时国际舆论誉为“美国速度”。

       靠着铁路带来的劳动力与资金技术,西伯利亚一跃成为俄国的主要农牧业基地,到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亚谷物产量已占全国的17%。同时,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为满足修路需求应运而生的采煤业、木材加工业、冶金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乃至拉动了整个俄国的经济。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对当时的远东国际局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日本将中国和朝鲜视为禁脔,结果与向东扩张的俄国发生矛盾。到1891年俄国人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时,日本人更加坐立不安了。他们担心,一旦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必将在军事上大大有利于俄国军队的调动,增强其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为此,日本政府在国际上四处奔走,联络英美等国向俄国施加压力,试图阻止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不过都没有效果。

       1904年初,日俄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根据日本方面的分析,虽然俄国的整体军事实力要强于日本,但其在远东的兵力有限,补给也很困难。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即将竣工,只剩下了环贝加尔湖100多公里长的一段,如果铁路竣工,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劣势将得到根本扭转。于是在军部首脑山县有朋等人的极力坚持下,日军于1904年2月8日以偷袭的方式向俄国不宣而战。而战事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战争开始后,准备充分、拥有地理优势的日军果然取得了主动,连败俄军。俄方只好拼命赶工,在1904年7月13日强行开通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靠着这条铁路,俄国在短时间内从欧洲调动大量军队到远东前线,最终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从而在局部挽回了败局。正因如此,才有了妥协性的《朴次茅斯条约》。后来,深深体会到西伯利亚大铁路重要性的苏联又进一步对其改造和完善,并在1945年的对日作战中再次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西伯利亚大铁路如今却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米沙林在报告中指出,欧亚两个大洲之间每年的贸易额为6000亿美元,但其中只有1%的贸易额是通过俄罗斯的交通基础设施来实现的。在俄罗斯建设配套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在2010年前把过境运输总量提高到2500万吨至3000万吨,从而使俄罗斯获得超过6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沿线国家

       北线

       由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北上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通往西欧及北欧诸国。

       中线

       由哈萨克斯坦往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至英吉利海峡港口转海运或由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南下,沿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塔什乾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西行至克拉斯诺沃茨克,过里海达阿塞拜疆的巴库,再经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及波季港,越黑海至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并经鲁塞进入罗马尼亚、匈牙利通往中欧诸国。

       南线:

       由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向南入伊朗,至马什哈德折向西,经德黑兰、大不里士入土耳其,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经保加利亚通往中欧、西欧及南欧诸国。

       贝阿铁路

       全称贝加尔—阿穆尔铁路。俄语缩写为巴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与太平洋沿岸的第二条铁路。西起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泰舍特,经勒拿河畔的乌斯季库特、贝加尔湖北端的下安加尔斯克、赤塔州的恰拉、阿穆尔州的滕达、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州的乌尔加尔、共青城,迄于苏维埃港。全长4,275公里。是苏联为应付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所建的策略性支线铁路 (西伯利亚铁路的正线相当接近中国边境)。新线与原线相距380至480英里。 其中共青城至苏维埃港、泰舍特至乌斯季库特段分别于1947和1954年建成通车。1974年起修建的乌斯季库特至共青城段长3,145公里。大体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北侧180—500公里。对减轻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负担,开发沿线地区丰富的煤、铜、铁、铅、锌、钼、石棉和森林资源,加强远东区经济和战略地位有重要作用。1984年底竣工,1985年通车。经三条支线同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贝阿铁路沿线穿越贝加尔山等一系列大小山脉,但新修段3145千米中隧道长度仅26.3千米,而且这26.3千米仅由4条长隧道组成:15.3千米的北穆亚隧道,6.7千米的贝加尔隧道、2.5千米的科达尔隧道和1.8千米的杜谢阿林隧道。

       贝阿铁路的建成,标志着西伯利亚开发进入新阶段,表明苏联已将西伯利亚开发列入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由于掌握住了铁路开发的钥匙,苏联也就打开了西伯利亚这个“地下宝库”,为西伯利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苏联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

       环贝加尔湖的环湖铁路

       环贝加尔湖的铁路本来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莫斯科,跨越八个时区和16条欧亚河流,沿途经1000多个车站,一直通往日本海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总长9200多公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十九世纪末期,沙俄开始着手研究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工程,前后经历了30多年,为了加速实现沙皇从16世纪开始的向东扩张的野心,从1891年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条线路只剩下两段没有完工,一段是伊尔库茨克附近难于通行的环贝加尔湖区段正在最后施工阶段,另一段是从赤塔至哈巴罗夫斯克间绕黑龙江(阿穆尔河)的阿穆尔区段待建。因为与日本作战的紧迫需要利用贝加尔湖从南岸的坦霍到北岸的里斯特扬卡用轮渡方式通车,在1904年冬天则在冰面上铺设铁轨直接穿过湖区到伊尔库斯克。冰上铁路要特别设计,枕木非常密,铁轨比较粗,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风雪中在冰上架设了铁路并运行,真是不可思议。在日俄战争中西伯利亚大铁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尽管输掉了日俄战争,俄国仍在沮丧和痛苦中坚持修建完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阿穆尔区段,全线工程于1916年建成通车。 1863年时,西伯利亚人口仅为286万,到1914年已达962万。大铁路在战略意义上促进了西伯利亚地区的全面发展。1904年环湖铁路由于日俄战争的需要运送了货物和军队,后来由于设施的维修不力,天气条件以及政治形势的影响,没有再用。到了内战以后才逐渐使用。西伯利亚大铁路在1945年的对日作战中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段铁路是1902年开始修建的,邀请了意大利的工程师,材料以当地的石料为主,计划3年完工,由于1902年日俄远东战争,提前完成。工程量是巨大的,每公里就用了60吨的炸药,炸出300吨的石头。全部环湖铁路共有39个隧道,共长8994米,最长的一个是807米,靠山墙29公里,其中有意大利风格靠山墙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环湖铁路上最美丽的景点之一。

       19世纪建造的一些建筑物,包括车站,沿线的水利设施,水塔,公寓等至今仍在使用。只有很少当地工人参加修建,环湖铁路大部分都是来自俄罗斯,中国,甚至美国和意大利的工人。每一个隧道都有自己的名字,如贪婪隧道,大隧道,苦役隧道等等,最长的807米的一条隧道,称为半隧道。大部分的隧道都很短,有的只有十几米。最重要的石方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施工队承担的,石方的工作是最为艰苦的,而且事故很多。据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过程中,俄国曾多次派人到我国的山东、河南及东北各地招募工人,前后达几十万人。这些中国工人除修建东清铁路外,有一部分来到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工地上工作。除了中国工人,据说还有日本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以及意大利和奥地利的工作人员参加修筑铁路。由于恶劣的气候和工作生活条件,不知道有多少工人被永远的埋在了几千公里的铁路两旁。

       1930-1950年期间,又修建了一些车站和其他设施。这些都是苏联的铁道兵完成的。20世纪50年代由于修水利曾经将低处的铁路重新移到高处。新的从库尔图克到伊尔库斯克的铁路沿着到莫斯科的国家公路修建完成,从那时候起,这段铁路停止了使用。60-70年代,只有有兴趣的游人出没这段铁路。80年代初期,贝加尔站到库尔图克的环湖铁路被国家认定为历史文化以及科技的遗址加以保护,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里确认为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贝加尔湖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这是活的仍然在动着的古迹,不是像平遥那样的死了的古迹。

       海参崴是一个有着70多万人口的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俄罗斯在远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参崴原是中国的领土,“崴”是洼地的意思,100多年以前,这里盛产海参,海参崴由此而得名。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沙俄。1862年,沙俄政府正式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控制东方”。

       海参崴水深港阔,是俄罗斯在北太平洋地区唯一的不冻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此。城内有很多渔业设备和海员服务设施,号称渔业城、海员城。每年夏季,到海参崴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除了风光旖旎的海滨景色和独具特色的俄式建筑,极富城市个性的9288纪念碑是不容错过的景点。俄罗斯人说,到海参崴不看9288纪念碑,就等于徒有此行。

       9288纪念碑建立在海参崴火车站站台上,是为了纪念被称为“世界第十二大奇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建。碑高四米左右,高高的尖顶上安放着俄罗斯双头鹰国徽,碑身由下方上圆的几何形状组合而成。黑色大理石上镶嵌着“9288”四个黄灿灿的铜字,标志着横贯欧亚两大洲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与首都莫斯科的距离是9288公里。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它修建于1904年7月13日,历时13年才完工。它穿越乌拉尔山脉,在西伯利亚的针叶林上延伸,将莫斯科和海参崴连接到一起,几乎跨越了地球周长1/4的里程。在上个世纪早期,汽车和飞机还没有广泛地投入使用,陆路运输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火车,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被称为俄罗斯的“脊柱”、连接欧亚文明的纽带,对俄罗斯乃至欧亚两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连接起来。铁路设备优良,其中欧洲部分约占19.1%,亚洲部分约占80.9%,共跨越8个时区、3个地区、14个省份。铁路设计时速为80公里,从莫斯科到达海参崴需要七天七夜的时间。

       但是没有谁会嫌弃火车速度太慢,旅客们都喜欢这样“耗”着,慢慢地喝着酒,悠闲地周游俄罗斯辽阔的领土。沿线可以看到多种风格迥异的风景,见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各具特色的文化。欧洲部分一望无际的平原、亚洲部分人烟罕至的森林、贝加尔湖引人入胜的湖面,还有风情万种俄罗斯的城镇风光,都令人流连忘返。俄罗斯人热情好客,在漫漫旅途中与旅客闲聊交流、邂逅俄罗斯当地人或者外国游客、采购各地特色商品,也会让旅途充满了乐趣。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的旅行绝不是平淡的旅程,可以说乘火车的本身就是在旅游。

       西伯利亚大铁路缩短了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运输线,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无论从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来评价它,都可以说是了不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条铁路为苏联打败德、日法西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当我们来到终点站海参崴时,不能不去参观9288纪念碑。

欧洲东部,北亚

       (一)、亚洲的自然地理特色

       1、连接亚洲边缘海的重要海峡有白令海峡、朝鲜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海峡等。

       2、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弧形岛屿,自北而南有:千岛群岛、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和马来群岛等。

       3、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4、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高原、山地占全洲面积的3/4。主要高原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5、受地形中部高四周低的制约,亚洲大河多源出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向北流入北冰洋的

        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向南流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向东流入太

        平洋的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等。

       6、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二)、东亚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城市,东亚的区域特征,日本的地理特征

       1、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地理位置

       2、东亚的地形特征

       (1)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

       (2)地势西高东低

       3、东亚的季风气候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4、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三)、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区域特征,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1、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2、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主要居民和迅速发展的经济

       5、新加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四)、南亚

       1、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

       2、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自然地理特征:

       (1)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的一部分;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2)两大河流:恒河、印度河

       (3)热带季风气候

       4、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5、印度的地理概况

       (五)、中亚的位置、范围、国家、城市、地理环境与农牧业、工业的关系

       1、深居大陆内部的地理位置

       2、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以丘陵、平原为主的地形

       (2)以温带沙漠、温带草原为主的气候

       (3)内流河、湖的分布

       湖泊:咸海

       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

       3、居民和经济概况

       4、主要城市

       塔什干、阿拉木图、阿斯塔纳

       (六)、西亚

       1、重要的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

       2、高原为主的地形

       3、炎热干燥的气候

       4、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宝库

       6、阿拉伯国家

       7、农牧业特点

       8、埃及地理概况

       9、西亚成为西方激烈争夺的重点地区

       (1)西亚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

        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经西亚去欧洲的贸易通道。现在,这里有铁路、公路、国际航空线连接三大洲,还处在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2)西亚的石油资源特别丰富,是世界石油宝库。

        以波斯湾为中心,有一条巨大的石油带,向南北延伸,西亚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西亚的石油,一般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

       (3)西亚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左右着一些发达国家的兴衰。

       (七)、非洲

       1、非洲的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称为高原大陆。

       (2)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主要地形区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和撒哈拉大沙漠。

       2、非洲的气候特征

       (1)非洲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带呈明显对称分布。有“热带大陆”之称。

       (2)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年降水多在200毫米以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为

        主的气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

       (3)非洲的气候类型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大致对称。

       3、非洲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1)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铝土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资源丰富。

       (2)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南非还是世界上铀矿、金刚石和锑

        的重要产地;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等国。

       4、人种和宗教

       (1)北非主要为白色人种,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其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5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是

        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5、非洲单一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概况

       (1)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二种工业发达国家

        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

       (2)现在,许多以出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也在努力发展民族工业,振兴本国经济。

       (八)、欧洲

       1、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点、经济特征

       (1)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海岸特点

       (2)平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及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形

       (3)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以及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特点

       (4)西欧发达的经济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它的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对外贸易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1)欧洲西部地处盛行西风带,深受温湿的西风影响;西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显著;

        曲折的海岸线和东西走向的山脉,便于将温湿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农作物成熟,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很有利。

       3、德国南北不同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农业生产差异

       (1)北部和南部的地形与农业的关系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北农业差异大。

       ①北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农业经营比较粗放,人口较稀。

       ②南部高原山地,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等。

       (2)工业由北部向南部扩展。

        原来,全国大部分工业集中在莱茵—鲁尔区以及北部的汉堡、不来梅等地,现在南部的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地迅速发展。新兴工业逐步向南发展。

       (九)、俄罗斯

       1、俄罗斯的地理概况

       (1)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传统的欧洲国家。

       (2)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4)俄罗斯的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5)俄罗斯领土广大,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6)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7)不稳定的农业

       (8)以铁路为主的交通

       (9)主要城市有:莫斯科、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摩尔曼斯克、伊尔库茨克

       (10)东部地区的开发

       2、俄罗斯的矿产分布与工业分布

        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建立在本国丰富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基础上。石油主要分布在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铁矿主要分布在库尔斯克、乌拉尔等地;煤矿主要分布在库兹巴斯等地。

        俄罗斯的工业由集中趋向分散,由西部向东部扩展的特点十分明显。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这里有两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拉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十)、美洲

       1、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1)这里所指的北美,主要包括加拿大和美国两国,以及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

       (2)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现有33个国家。

       2、三大地形区的组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北美地形: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

        拉契亚山地。

       (2)拉丁美洲地形: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东部是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

       (3)南、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显著。

       3、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1)北美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复杂多样。

       (2)拉丁美洲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占优势;干旱气候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

       4、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人种、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1)加拿大和美国是欧洲英、法、德等国移民的后裔,主要为白种人,占80%以上;当地居民是印第安

        人和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2)拉丁美洲的混血种人占一半以上;当地原有居民为印第安人;拉丁美洲是各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小

        的一洲,但近年来人口增长很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

       5、北美的主要国家

       (1)加拿大的自然资源及工农业发展概况

       (2)美国

       ①领土组成:50个洲和一个特区

       ②自然条件的特点

       ③资源耗费量大

       ④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⑤农业的现代化和专门化

       ⑥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

       6、拉丁美洲的主要国家——巴西

       (1)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

       (3)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也是世界第二长河。

       (4)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十一)、大洋洲

       1、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1)位置范围

       大洋洲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2)在交通和战略上的重要性

       (3)主要岛屿(包括太平洋三大群岛)的分布

       主要岛屿有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太平洋上的三大群岛。

       (4)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移民后裔,少数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2、澳大利亚自然环境

       (1)领土组成: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

       (2)地形分为三部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有大分水岭;西部是低矮高原;中部是平原。

       (3)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

       (4)特有而古老的动物,如大袋鼠、鸸鹋、鸭嘴兽等。

       3、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和工矿业

       (1)矿产资源丰富,铁、煤、铝土、锰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

       (2)采矿业发达,工矿业出口的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4、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农牧业中又以出口羊毛和小麦著名世界。

       (十二)、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1、特殊的地理位置

       2、冰雪覆盖的高原大陆及其地形特点

       3、酷寒、烈风、干燥的冰原气候特征

       4、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未经人类雕刻的自然环境

       5、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宝地

       6、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和我国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新成就

       这下满足了不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 东南高、西北低

        [注意]:1、中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回忆该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2、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河谷地带多沼泽的原因: 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形:地势低洼,流水不畅

       冻土:永久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凌汛:洪水泛滥,积水成沼(缺乏湖泊蓄水)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主要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极地气候,把握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第二模块 世界地理 第6课 欧洲东部和北亚

       3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a、东西差异:

       (西)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比较温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具有一定海洋性)

       (中)西伯利亚:冬季非常寒冷,寒冷的时间长(大陆性)

       (东)太平洋沿岸:温带季风气候(库页岛,堪察加半岛<不冻港海参崴>)(季风性) b、南北差异: 北有极地气候

        中有广阔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南有 : 地中海气候(黑海沿岸) 温带草原气候(里海沿岸) 3、河流与湖泊

       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航运条件评价

       北亚三河:源于西伯利亚南部山地,向北入北冰洋,水量充沛,富水能(上游),但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行,不利于农业生产 (在图上识记主要河流的位置和名称)

       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承担了全国河运总量的2/3。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4、丰富的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有世界上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矿产资源:煤、铁、石油、有色金属 水能资源:仅次于中国,居第二。 河流:伏尔加河(欧洲)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亚洲)

       湖泊: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旅游资源 三、经济

       1)工业: ①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发达 ②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机械、化学、核工业、宇航。有四大工业区。

       ③二战后,工业向东部发展。思考其原因:A历史因素(开发国土,加强国防)。 ;B地理:东部有丰富的资源,而西部资源开发程度高。 [注意]开发措施:

        能源:大型水电站,秋明油田,煤矿, 兴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兴建贝阿铁路

        加强与环太平洋地区(中、日、韩)的贸易与经济合作。 四大工业区。

       莫斯科工业区——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 圣彼得堡工业区——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 乌拉尔工业区——钢铁和机械工业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注意]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的条件分析?

       (提示: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矿产、海洋、旅游等)农业和工业基础等)

       有利因素:

       a、临太平洋,区位优越;港口优良,海运便利(不冷港海参崴)

       陕 西 延 安 中 学 教 案 第6课 欧洲东部和北亚 4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b、气候温和(温带季风气候)

       c、丰富的资源

       d、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经济合作,贸易往来便利。(中、日、韩) 思考: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为什么?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的自给程度很高;俄罗斯有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部门体系和深厚的国内市场等

       2)不稳定的农业 主要农业带:_东欧平原_和_顿河流域_,主要农作物有_小麦_、_甜菜_(糖料作物)、马铃薯、向日葵(油料作物)、亚麻(有纤维用亚麻,油用亚麻两类)等。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俄罗斯的农业生产不够稳定,目前仍需大量进口谷物。 4、交通和城市

       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的铁路干线:西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东部——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罗斯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同时它的境内有很多条大河,但是不论是海运或者内河航运都不发达,原因是什么?

       海运: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不畅通,北冰洋沿岸冰期长;内河航运:封冻期长,通航期短,只有伏尔加河等少数河流运量较大。 主要城市

       1)莫斯科:(55?N,37?E)最大城市、工业中心、铁路枢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城市形态:集中式; 城市道路网格局:环行—放射式。

       2)港口:圣彼得堡(60?N,30?E)、海参崴(43?N,133?E)、摩尔曼斯克(不冻)(69?N,33E)

       3)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和航空中心是伊尔库茨克。(52?N,104?E)

       好了,今天关于“伊尔库茨克地理位置”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伊尔库茨克地理位置”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