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风景区故事_雨花台 故事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雨花台风景区故事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观雨花台有感作文

2.南京的“二泉”有着怎样的故事?

3.雨花石的故事

雨花台风景区故事_雨花台 故事

观雨花台有感作文

       那天,南京一直下着小雨,已是深秋。雨花台风景区很大,很寂静,很阴深。宛如外国的大坟场,庄严,肃穆。的确,它本身也是坟场,只是这片沉重的土地里溶解的是伟人的身躯和不朽的灵魂。

        兜兜转转,反反复复地经过大大小小的湿石道,上面铺满的是法国梧桐的落叶,默默,也如当年的悲壮。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墓碑,没有人的名字,或许里面的人也不想留下。轻轻地在辛亥革命墓冢前放下一支黄菊花,带着激动和敬仰向他们鞠了三个躬。然后默默地离开,不是带者哀愁,而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走了好远的路,鞠了好多个躬,也想了很多。最终脚下的大路还是把我引到了纪念馆的门前,顿时一股寒气在我的全身蔓延。我不是第一次来这,记忆中里面是乌云密布的。我畏惧里面那沉重忧伤的背景音乐。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张无声的黑白照片的背后是一段段冤屈和惨淡。但是这一次我决心不再走马观花。

        22年,统治时期的阴霾;10万,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烈士。至今只留下1500个名字和144张暗暗的黑白照片。年轻导游**的讲解很深情,声音也很动人,或许这更是因为故事的本身。

        别人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割舍,什么都可以付出。那已有了三个月身孕的白丁香在牢狱中为什么如此坚决?投降,为了孩子?不屈,为了革命!当内心那作为母亲的内疚和革命的信念在交锋时,要作出抉择,远远比死的'本身更为艰难。历史的那一天,一朵丁香花飘落在屠场,却带着勇敢和自信。此 时导游**的声音嘶哑了,我想她并不是第一次。

        文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眼前椭圆的像框上镶着一个文弱书生的头像。鼻梁上大大的黑眼镜架让双颊显得更加单保但是陈子涛,作为(文卒)的主编,从来不是弱者。或文笔或灵魂,比谁都有力量。身份的暴露在当时就意味着投降或是死亡。在黑暗的牢狱中,除了饥饿和寒冷,每一天还有三四次严刑拷打等着他。每一次回来,伤痕累累的他,没有半声呻吟,却总会说:“要活得像一个人。”人,我想这个字的本身就富含意义。其中,无论在历史还是今天,它都应该是不屈和坚定的。

        黑白的印记是先辈22年来走过的沧桑和劫难,也是我们今天前进的导航。历史留下的是无声的碎片,但他们从来不沉默。

南京的“二泉”有着怎样的故事?

       史料撷珍

        史砚芬(1904-1928),江苏宜兴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达为中共党员。曾任共青团江苏宜兴县委书记,与匡亚明等人领导了宜兴农民暴动。1928年调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沪宁线巡视员。同年5月在南京被捕。9月就义于雨花台。1928年9月27日,史砚芬牺牲后,其家人从烈士内衣口袋中发现了两封血迹斑斑的信。

        图:史砚芬给妹妹、弟弟的信。

       --------------------------------------------------------------------------------

        李耘生(1905-1932)原名殿龙,字云生,又名李立章、李涤尘。山东广饶人。1924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共汉口硚口特区区委书记、武昌市委书记、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南京特委书记等职。1932年4月不幸被捕,6月在雨花台就义。

        图:李耘生与妻子章蕴及儿子的合影。

       --------------------------------------------------------------------------------

        叶刚(1908-1930)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1927年入晓庄师范学校读书。曾任晓庄师范联村自卫团副总指挥。1930年在驻校的国民党军中从事策反工作,不幸被捕。同年8月牺牲于雨花台。

        图:《红叶童话集》,叶刚著,署名“一叶”。书中收录《红叶》、《字样和白纸》等9篇童话。1931年,陶行知将之整理出版,并亲自作序。

       --------------------------------------------------------------------------------

        陈原道(1901-1933),又名伯康、革新。安徽合肥人。中共党员。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学生。1925年赴苏联学习。1928年回国。历任中共河北省委、河南省委常委,江苏省委常委及宣传部长等职。1932年底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1933年3月牺牲于雨花台。

        图:1925年,陈原道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出席证。

       --------------------------------------------------------------------------------

        黄励(1905-1933),又名黄丽。湖南益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同年10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随瞿秋白到德国柏林出席世界反帝大同盟会议。1929年随邓中夏到海参崴参加第二次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会议,并留会议书记处工作。1931年秋回国,任上海全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2年7月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4月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同年7月在雨花台慷慨就义。

        图:1926年,黄励与丈夫杨放之在莫斯科合影。

       --------------------------------------------------------------------------------

        郭纲琳(1910-1937),又名郭英。江苏句容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在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沪西区委工作。1933年春调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内部交通及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初,调任共青团上海闸北区委书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不幸被捕,解来南京。1937年7月牺牲于雨花台。

        图:“铜心”与“铜鸡心”、狱中刺绣。

       --------------------------------------------------------------------------------

        何葆珍(1902-1934),化名黄芬芳。湖南道县人。1918年入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入中国***。同年到安源路矿工人子弟学校教书,并与刘少奇结婚。后随刘少奇到上海、长沙、武汉、广州、天津、东北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33年在上海不幸被捕,解来南京,判刑15年。因在狱中坚持对敌斗争,不稍退缩,改判死刑。1934年在雨花台就义。

        图:1924年6月15日,何葆珍等在安源路矿工会工人学校的合影。

       --------------------------------------------------------------------------------

        吕惠生(1903-1945),又名惟偊。安徽无为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后从事教育工作。1939年参加革命。历任抗日根据地仪征县县长、无为县县长等职。1942年加入中国***。1943年任皖江行署主任。1945年8月新四军北撤时,不幸被捕。同年12月就义于南京。同时遇难的有新四军七师独立旅参谋长王惠川。

        图:吕惠生手书条幅。

       --------------------------------------------------------------------------------

        谢士炎(1910-1948),又名谢天纵。湖南衡山人。毕业于陆军大学。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北平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作战处少将处长。1947年2月加入中国***,从事革命情报工作。同年9月被捕,解来南京。1948年10月就义。

        图:1947年2月谢士炎填写的入党志愿书。

       --------------------------------------------------------------------------------

        赵良璋(1921-1948),别号雪野。南京六合人。1939年入空军军士学校,后调印度受训,回国后,任中尉飞行员、参谋。1946年加入中国***。1947年调往北平,秘密从事情报工作。同年在南京被捕。1948年10月就义。

        图:赵良璋与妻子蒋平仲的合影。赵良璋在狱中给友人的诀别信。

       --------------------------------------------------------------------------------

        卢志英(1905-1948),原名卢子江,又名卢涛,化名周志堃。山东昌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先后在甘肃、江西、贵州、上海、南京等地从事兵运、学运和秘密情报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在苏北任联合抗日部队副司令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负责沪宁杭沿线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3月,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1948年12月,被活埋在雨花台。

        图:卢志英生前使用过的怀表。

       --------------------------------------------------------------------------------

       骆何民(1913-1948),原名骆家骝,又名仲达、钟尚文。江苏江都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湖南长沙《国民日报》编辑、衡阳《开明日报》总编。1946年至上海,从事《文萃》的印刷发行工作。1947年7月,与陈子涛同时被捕,后又在南京同时遇难。

        图:骆何民就义前给妻子费枚华的遗书。

雨花石的故事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曾经登南京的雨花台游永宁寺。他见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倍加赞赏,品后称其为“二泉”。泉水从数米高的假山石中汩汩流出,汇集成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甘洌可口。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地区建成了雨花台景区,成为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江南第二泉在雨花台的东岗上,原来是在永宁寺内,因寺而取名永宁泉。

       另一处甘露井与第二泉相对而望。据史料记载,甘露井是南京最古老的井之一,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井水清冽,久旱不雨也不枯竭,其味甘醇。

       这块雨花石嵌在一个精致的缎面小盒里。它近似心的形状,乍看,犹如一汪醇酒,静静地卧在盒子里,轻盈盈的,细看,宛若一面翡翠宝镜,闪闪发光中隐约还有一颗红五星从宝镜里向外放射着光芒。

雨花石的由来

       这雨花石因来自南京雨花台而得名。雨花台,那里埋葬着许多解放前被国民党杀害的革命烈士,解放后那里被辟为烈士陵园,毛主席为烈士纪念碑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

革命烈士的精神

       凝望着这心形的雨花石,我好像感觉到了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心在跳动,他们的热血在沸腾,在他们的心中永远有那颗红五星在闪亮。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宁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五彩的路

       他们就像那颗颗雨花石,用自己的身躯铺成了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沿着这条路去迎接新的黎明和欢乐。

       好了,关于“雨花台风景区故事”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雨花台风景区故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