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公园历史背景

       对于沙面公园历史背景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传说典故:西洋古典建筑

2.广州沙面游学感悟500

3.沙面夜景是指哪一带的夜景

沙面公园历史背景

传说典故:西洋古典建筑

       说到岭南建筑,特别是广州居住建筑,必须说一下沙面的西方古典建筑,因为这种屋式对广州城市风貌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沙面从1861年9月3日就成为我国最早的外国租界之一。经殖民主义者多年的建设使沙面的建筑集中了几乎所有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成为欧陆建筑的大观园。炒面如此集中的西式建筑群,在全国34 个租界中是的。也许对于来广州旅游的外宾,特别是西欧游客来说,这不是什么新奇的景点,但对于广大的国内旅游者来说,除了新奇之外,还有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让游客“勿忘国耻”!在此对沙面及其西方建筑群作一简单介绍。

        沙面:沙面原是珠江边上的一个小岛,位于白鹅潭之畔,有濠涌(沙面涌)与市区隔开。沙面东、北、西面有5座桥与六二三 路相连。全岛呈椭圆形东西长90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约0.3平方公。

        沙面最初是古珠江 江小岛中流沙的一部分中流沙一带水深港阔,自宋至清均为广州对外

        通商要津和船舶码头,明代曾建有“华节亭”,管理外国商船进出,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清代为了加强海防,建筑有多座炮台。

        鸦片战争之前,岛北临江地区建成十三行商业区,沙面成为外国海船进出的中转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十三行和夷馆被烧毁。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又进攻大沽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清 咸丰九年(1859年)清防部政府批准中流沙临江一面供英、 法建立租界。两年后,即1861年又签署了《沙面租界协定》。“沙面”的名称就是取中流沙“滨海一面”的意思。当时,法 租界在东占1/5,英租界在西占4/5。沙面被英法强租之后, 将中流沙辞为两部分,凿涌(沙面涌)筑基(今六二三路)将岛与城区分隔开来,炮台被拆毁,原在此栖居的中国人被赶走。沙面从此变成“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英法侵略者的乐园,白鹅潭成了他们的军舰和商船自由航行的专用港湾。

        租界建立之后,英法对沙面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和精心的建设,使岛上交通井然有序,三横五直,加上环岛道路四通八达,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系统。全岛以道路分成大小不等的12个区,建设绿化带和街心公园,北街建为临河林阴道,南街建为临江公园。建筑物均沿主次道路布置。在英法的经营下,沙面成为外国领事馆、银行、洋行、教堂、学校的聚集地。其中洋行就有数十家,分属于英、法、日、德、荷、美、瑞、葡等l0多个国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英属怡和洋行的分支机构设在沙面南街50一52号,太古洋行设在50号。

        沙面的建筑多为砖木、砖石结构,其建筑形式大部分为西洋风格,所以人们把沙面称作西洋建筑群。一些专家认为,沙面西洋建筑形式可分为新古典式、折中主义式、券廊式和仿哥特式等。

        新古典式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底层基础,以古典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其特点是模仿西方古典复兴手法,追求雄伟严谨,体形规整,稳定典雅。其代表作是今沙面大街54号的汇丰银行和沙面南街18号法国东方汇理银行、60号的英国圣公会等。

        所谓折中主义式,是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追求固定的法式,只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的一种西洋建筑风格。属于这类建筑的有沙面英国领事馆、英国亚细亚火油有限公司、炒面招商局等。其中英国领事馆东立面首层采用拱券门廊,上层为柱式外廊;南立面采用巨柱,上下两层为不同形式的外廊;西立面以实墙为主,加上装饰性外挑阳台和柱式。三个立面各不相同,是一幢典型的折中主义风格的西洋建筑。

        券廊式是一种平面简单,立面为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脚线明朗,无其他特别装饰的西洋建筑风格。其代表性建筑是沙面大街48号。炒面大街14号路德教堂是仿哥特式风格的西洋建筑。

        中国政府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沙面租界。

        解放后沙面回到人民手中,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批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国家曾拨款1000万元作修整费用。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对沙面地区的西洋古典建筑联进行了测绘和规划保护,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兴建了沙面公园,开设了网球场、游泳场等公共娱乐设施,使沙面成为广州市民休息娱乐的好去处。

        沙面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广州九景。

        除了沙面比较集中的西洋古典建筑群外,广州还有不少的西洋古典建筑。

        粤海关大楼:粤海关大楼坐落于沿江西路29号。是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该楼威严雄壮,雄踞于珠江之滨。粤海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海关,创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与江海关、津海关合称全国三大海关。原楼于l913年拆除,现楼由英国建筑师卫?迪克重新设计,1916年落成。大楼坐北向南,四层,连钟楼总高31.85米,建筑面积442l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为基座形式,用条石砌筑,使上层光滑的圆柱和饰以花饼的栏杆形成对比。正面和东侧柱廊全部双柱,仿罗马爱奥尼式巨柱通贯二三层,四层为罗马塔司干柱式。

        广东邮务管理局大楼:广东邮务管理局大楼是一幢近代西方新盲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该楼坐落于沿江西路43号,由英国建筑师丹备设计,1916年落成开业。该楼平面略呈梯形,坐北向南,面积 1740平方米,南主楼三层,北副楼二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南立面以希腊爱奥尼式巨往通贯二三层,造型优美典雅。今为广州市邮政局办公楼。

        省财政厅大楼:该楼位于北京路,建于19l9年,由法、德两国建筑师共同设计,为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该楼是近代广州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楼主体建筑高五层。底层为基座,二三两层立面采用巨柱式、券柱式。拱券正中用拱心石。大门在正中,门洞两旁用双巨柱式。门前为弧形大石阶,连通室外与二层。四层立面为方窗洞,用双圆壁往。五层立面采用双方壁柱。楼梯间为半圆形,位于后面两翼之间,沿梯可直上屋顶天台,天台正中建有八角形厅,上盖穹顶。大楼内部空间高大明亮,走廊宽敞,室内以花砖铺地。大门上额书“广东财政厅”,落款为“中华民国八年六月九日”。

广州沙面游学感悟500

       广州沙面去石室圣心大教堂的路线有:

       公交线路:地铁6号线,全程约2.9公里。

       从沙面公园步行约670米,到达黄沙站。

       乘坐地铁6号线,经过2站, 到达一德路站。

       步行约450米,到达圣心大教堂。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已被开发成国家5A级景区,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一德路。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历时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

       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圣心大教堂1861年耗资40万法郎建立,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夜景是指哪一带的夜景

       今年春节,我在广州游览了以前被英、法殖民者强占的租界——沙面岛.

       从市中心乘地铁大约两公里,就到了沙面岛的对岸.穿过一座石桥,便进入了沙面.远远的就可以望到许多充满欧陆风情的洋楼.它们的底层大厅外竖立着许多圆圆的大理石柱子,大门气派豪华;房子上有一排排顶部呈拱型的大窗户,边沿刻着美丽的图案,加上漂亮的走廊,仿佛一个个穿着华丽服装的贵族,安静但却骄傲地矗立在那里.听说以前房子顶上米字旗高高飘扬,门口守着英武的士兵,让人仿佛置身在英国的世界呢!

       一穿过英租界往南,会发现一个精致典雅的后花园.花园里绿树成荫,特别是一棵棵巨大的榕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虽然是冬季,但这里却处处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还有很多栩栩如生的雕塑座落其中,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从沙面公园往南远眺,就是烟波浩渺的珠江.江面上船舶穿梭往来,一片繁忙景象.当年,英、法殖民者就是沿江而上,占领了沙面.

       沿沙面岛往东走,就进入了法租界.在绿树的掩映下,这里另一种风格的建筑.它们一般呈米**或淡绿色,大厅外矗立着一根根方形的大理石柱子,每个大窗台外都有一个小阳台,上面摆放着各种鲜花,让人赏心悦目.租界的中间横贯着一条瓷砖铺成的大街,两边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中间是圆形的喷水池.当年,英、法殖民者还在这里建了小学、游泳池、网球场、教堂、巡捕房等各种设施,并立了很多惟妙惟肖的雕塑.雕塑中的殖民者或神态自若、怡然自得,尽情享受着殖民生活;或昂头挺胸、眺望远方,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他们似乎忘记了一江之隔,就是受他们剥削而在水深火热中生活的中国老百姓.

       穿过在街,走出石桥,我带着万千思绪离开了沙面岛!

       沙面夜景是指沙面的夜景,在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扩展资料

       沙面特色建筑:整个沙面已被定为文物保护区,拥有富有特色的建筑169栋,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53栋。 英法租界被收回后,沙面开始住入中国普通居民,这是历史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就像打土豪分田地,沙面建筑分属于各个单位。许多特色建筑作为单位宿舍分给了普通居民,很多家庭的户口一直延续到现在。沙面百年历史的建筑群在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门槛后,越来越凸显出它们作为历史文物的重要性。1996年沙面文物建筑群被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度百科-沙面

       百度百科-广州沙面建筑群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沙面公园历史背景”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